第(3/3)页 不是不可以兴建私学,毕竟汉末这时候,私学早已大兴,远的不说,近的北海郑玄,还有洛阳的卢植、蔡邕这些,哪一个不是靠着自己讲经出名的? 但问题是你兴建私学面向的对象是谁。 你要是招收士子,那绝对没问题,不要说士林的风评,便是世家们都会双手双脚支持,说不定还会大手一挥,要钱给钱要粮给粮,只要齐候给我们的子弟在私学中留一个名额就行。 但你要是跑去和那些大头兵、平民百姓贩夫走卒讲学,那就是和世家们对着干了。 到时候可以想见,齐候的名头必将在短时间内就被世家诋毁成一团糟。 说不得还要再组建出来一个讨袁联合军呢。 只是教授一些基础的文字,那就没问题了。 徐庶和邓艾的反应,被袁谭尽数收在眼底,微不可查的摇了摇头。 徐庶和邓艾对自己的忠心毋庸置疑,只是连他们在听到自己准备兴建军学时,都是这样的表情。 袁谭相信他们反对自己,是站在什么世家的立场上。 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徐庶和邓艾一心想要助袁谭成就大业,才会极力劝阻袁谭。 为的就是避免出现袁谭被天下诸侯群起而攻的局面出现。 由此可见,兴建军学,将知识传授给下层百姓这件事,眼下大规模开展还为时尚早。 袁谭摇摇头,对此他并不意外,也没有太多失望。 反正,他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眼下的军学看似微不足道,甚至如一颗小石子般,投入大汉这潭浑水之中,估计连一点水花都溅不起来。 但只要自己稳扎稳打,慢慢布局,早晚有一日,可以靠着这颗石子,掀起惊涛骇浪。 当即,袁谭又笑着说道:“除此之外,这军学还有一个好处,日后我军正兵减员,还可以直接从军学之中抽调。” 袁谭点了点眼前只是刚刚典起地基的军学,淡淡说道。 “这军学中,除了六万正兵以外,等到五月,还会有三万从河北那边征调过来的流民壮丁,一起进入其中。” “三个月后,庸者上,能者下,没有通过考核的,留在军学中,继续开始新的三个月的轮换学习,再三个月后,若还是不能通过考核,就直接逐出军院,转为徐州民户。” 至于通过考核的士兵,将会作为他徐州军的后备军,一旦徐州军出现大规模损伤,就可以直接从这些军校士兵中补充进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