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除此之外,袁谭还准备将府兵中那些军户们的子弟,如果有合适,家人也愿意的话,都可以送入到军学中进行学习。 入学年龄限制在九岁,本来袁谭还准备定得再低一点,但太低的话反而有些刻意,还会树大招风,不如只定九岁。 反正军学中教导的科目也不同与前世的义务教育一般系统全面,都是相对粗糙的识字知识。 这些少年军府子弟自然就不会像正兵们那样,只是简单的训练三个月就出来。 他们的培养目标直接对标军队中基层的军官。 徐州改制之后。 寻常普通士卒,每个月的俸禄就高达六石米,若遇战时,当月俸禄还会直接翻倍发放。 单单是这一条,就足以吸引不少府兵子弟去投身到徐州正军的队伍之中。 而且府兵的军功,和徐州生产建设军团时期一样,虽然生产建设军团的府兵们都划到了军府的架构下面。 但依旧保留了原本的辎重营、铸造营、劳役营等等营制,只是名声上要好听的多。 一个百户所中,百名府兵军户,各司其职,有从辎重营中出来的,登记的户册上就会特意标注为“军户(辎重)”等等。 他们想要赚取军功,就只能在闲暇时间,再抽调时间去到百户所做事。 或是帮助大军转运粮草,或是为大军修补铠甲,又或者是干脆将军田丢给招募过来的流民,让他们当自己的佃户帮自己耕种。 自己直接将时间精力尽数投入到铸造军械或是开采矿山的工作里面。 但不管哪一种选择,府兵们想要赚取军功,都要比正兵少太多。 并且府兵们想要获得军功抚恤制的奖赏,至少需要积功十几级才有可能。 但正兵只需要临阵一次,哪怕没有杀敌,都能够记功一级,并且直接被列入军功抚恤制的名单上。 这之间的差距,同样刺激着府兵们。 他们想要投身到正兵中已然不可能,即便他们有心,袁谭也不会允许。 毕竟徐州荒田太多,这些荒地虽然产量不高,但有堆肥法在手,两万四千余顷的荒地。 一年下来,怎么也有两百万石的米粮。 这两百万石的米粮,在开支掉发给府兵每个月的一石米俸后,至少还能够为徐州再上缴七十万石米。 大汉缺铜,所以虽然民间通行五铢钱交易,但更多的还是以实物交易为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