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粟米这种东西,更是硬通货中的硬通货,不少世家都愿意将自己藏在地窖中的金银拿出来,换成金灿灿的粟米。 对于袁谭来说,七十万石粟米的赋税,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更不用说,在未来数年里。 随着不断开垦耕耘,这些抛荒数年的土地肥力还会不断上涨,这个数字也必将跟着水涨船高。 到时候,哪怕徐州别的地方的田亩一直保持在二公八民的低赋税状态。 只靠着军府中出产的粮食,都足以供养他目前筹备出来的六万大军。 有这个考虑在,袁谭自然不会轻易将府兵们派上战场,他的初衷始终未变,哪怕生产建设军团改为了军府,这些士兵依旧是他用于安定后方,努力种田的存在,而非可以在战场上轻易挥霍的一个个数字。 但随着军户生活安定富足下来,他们的子弟却可以进入军学之中。 为此,袁谭还特意设置了军学的两种不同培养方案。 一种就是眼下的速成班,针对的就是那些战场上的老兵,还有日后可能会出现的其他地区的降兵、投身到军队中的流民等等。 另一种,则是从小培养,专门培育未来基层军官的六年制特训班。 目前,徐州军的底层机制也发生了极大改变,原本的屯、都、曲、伍、什、队等等复杂的编制尽数被取消。 目前的六万正兵基层架构只保留四个等级。 十人为一队,队长的俸禄比正兵要高出一石,也就是七石米。 寻常正兵积功三级,可以升转队长。 队长之上,便是副百户,辅助百户掌管一只百人队,俸禄为八石米。 队长积功三级,可以转为副百户。 而到了百户之后,就已经有官身了,每年俸禄百石,且待遇类比九品官员。 百户之上,是副千户、千户。 俸禄则为两百石、三百石,类比从八品和八品官员。 同样都是要积功三级才可以升转。 至于千户之上,就是校尉。 只不过袁谭将大汉的校尉改了一下。 原本的汉朝校尉名号混乱不说,品级什么的也是相当不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