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徐州建设军团的构想(中)-《三国之袁家逆子》


    第(3/3)页

    虽然不能说是十公零民,但九成九产量归于国库,就剩下那么一份粮食,保证农奴,啊,不对,是军屯兵不饿死。

    能够在来年继续为伟大的魏公贡献力量就足够了。

    早年曹操在的时候还好,起码军屯兵们还没有到只剩口粮的地步。

    毕竟曹操还是有雄心壮志,一心想要平定天下的,军屯兵们不仅可以保证收的粮食可以在缴纳赋税之余养家糊口。

    甚至还能够抽出时间习练武艺。

    但到了后来,随着魏国政治环境越来越恶化。

    尤其是曹丕死后,继位的曹氏皇帝们将目光由外转向内部,开始一心一意的和朝中的权臣们勾心斗角,搞起了政治斗争。

    这个时候,军屯兵们所缴纳的粮食就成为了曹家皇帝们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

    而军屯兵们缴纳的赋税,从一开始就没有定下一个确定的规章制度。

    交的多交的少完全凭借当朝的曹家子的心意。

    所以到最后,军屯已经糜烂到连世家治下的农奴都不如的地步。

    而且为了增加收益,弄到最后,魏国的常备大军中,甚至有七成都是军屯兵的存在。

    战斗力连辅兵都比不过,生活待遇差劲到连奴隶都不如的军屯兵。

    占据了魏国正规军的大半数,魏国军队的战斗力滑落之巨,不用想也知道有多么巨大。

    而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军屯兵,对于魏国,准确来说,对于曹家的忠诚度有多高,也就不言而喻了。

    所以,袁谭虽然决心在徐州搞屯田,但却不准备效仿曹操,搞出来一个到处都是坑的玩意儿来。

    而这,就要牵扯到泰山军第二个可取之处了。

    几十万泰山流民,其中人数众多不说,各色职业也是相当驳杂。

    有给人算命的,有织席贩履的,有当过泥瓦匠的,还有当过厨子的。

    总而言之,可谓是三百六十行,除开读过书识过字的士子外,几十万流民中,基本上都能够找得到。

    而连带着从流民中成军的十万泰山军,也就是一个大汉职业博览会。

    从种田到做饭,从做饭到建房子,从建房子到开渠挖沟,总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看不到。

    三教九流鱼龙混杂,也真亏了臧霸能够驾驭得住这只军队。

    而这样的军队,恰恰满足袁谭之前的一些构想。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