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辅兵。 这个兵种在古代诸侯征战,乃至到了现在战争中,依旧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军队组成。 辅兵的工作很杂,修桥铺路,运输粮草,填平壕沟,拿来当炮灰,等等等等等。 总之,辅兵这东西,可以少,但一场大战中绝对不能没有。 毕竟,正兵都是拿来战阵争雄的精锐。 举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例子,一只正军奔行百里,来到了休息处,此刻正兵的体力已经快要见底。 哪里还有精力去安营扎寨? 这个时候,就轮到辅兵粉墨登场了。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先锋未至,辅兵安营。 说的就是此理。 在长途行军中,辅兵这种存在要承担相当多的繁重工作。 所以,那些古代史书上看似动辄几万几十万的大战。 其实真正上了战场交锋的兵力,几万的大战,可能交锋的也就一两万人。 几十万的大战,可能交锋的正规军加在一起,也就十几万人。 剩下的那些兵力数字,都是辅兵们凑出来的。 五万的正兵,至少要配上十万的辅兵,才能够承担的起大军行进时所需要处理的各种工作。 不过袁谭并不准备将这十万泰山军都培养为辅兵。 他的辅兵和他处不同,待遇优厚不说,还能够保证每日操练,五万辅兵配备五万正兵已然足够。 他只是从辅兵的各项工作中,找到了一丝灵感而已。 汉末的百姓常常揭竿而起,其实一半是因为土地兼并太甚,另一半原因,却是因为百姓们所承担的赋税和劳役太过沉重。 赋税收取了他们大半的口粮。 而繁重的劳役,又将他们宝贵的体力,都消耗在了无谓的劳作之中。 用现代的一句话来说,汉末的世家们看待百姓,那是真正的不当人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