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徐州建设军团的构想(中)-《三国之袁家逆子》


    第(2/3)页

    这样的待遇,可不是谁都有资格享受的。

    十万泰山军,在袁谭看来,能够有一万通过考核,就已经算不错的结果了。

    而那些那通过考核的一万人,还不是徐州正军,而是徐州军的辅兵。

    但,即便袁谭对于这些流贼中成长出来的士兵再看不上眼,也不得不承认。

    比起寻常的流民,这十万泰山军倒也的的确确,有可取之处。

    第一,虽然比起徐州军,他们远远不如,但他们至少有一定的军纪约束,只要稍加改造,纪律性提升上来。

    完全可以拿来当做屯田军来使用。

    没错,屯田。

    后世人看三国,总觉得屯田是个大杀器,各路诸侯都在用。

    其实不然,真正首倡屯田的还是曹操,并且是在官渡之战胜利之后,才大兴屯田。

    在曹操从屯田中尝到了甜头,彻底奠定了魏国霸业基础之后。

    其余诸侯才纷纷效仿跟进,屯田方略才正式成为了各路诸侯增加粮草收入,降低常备军兵粮消耗的重要方法。

    但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屯田军,虽然可耕可战,但实际上,其战斗力不要说和寻常正规军相比了。

    就连辅兵队的战斗力都是有些比不上。

    毕竟,耕战耕战,平日里都忙着耕种田地了,日常的训练自然被削减了太多。

    能够保证半月一练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战斗力自然高不到哪里去。

    不过袁谭本来就没准备将泰山军拿来当正军用,他上泰山寻臧霸,就是为了给徐州那些荒地找个人种。

    而且屯田还有一个好处。

    那就是税赋比要高得多。

    军屯的士兵们,按照正史上曹操的操作,说是军屯兵,其实就和农奴差不多。

    只不过,世家的农奴是给世家效力。

    曹操的军屯兵,是给他曹孟德,还有之后的曹家继承人当农奴。

    军屯兵好啊,每年只要留给他们一点口粮让他们不饿死就好了,连种粮都不用留。

    等到明年开春一律由官府拨发种粮,比袁谭现在最重的二民八公政策还要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