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但不可能养活得下十二万户能够与国同休的家族。 不过到那时候,袁谭估计自己已经想出别的方法,比如说织布机之类,都是可以极大提升民间生产力的存在。 到时候,多出来的男丁分家,进入军械坊,而女丁则进入织布厂。 如此一来,至少一两百年内不会出现什么大乱子。 至于更久远的以后? 袁谭表示,自己都打下了这么丰厚的基业,做了这么多安排,要是到那时候自己的后人还没有想办法就进入工业化。 那只能说天意如此,他也管不到。 …… 这边针对府兵的军田分配有条不紊的进行。 而对于徐州正兵的改制也在稳步展开。 按照袁谭的命令,整改之后的徐州军,将保持在二十万兵力左右。 其中,十二万是负责耕战的府兵,剩下的八万,则是常备军,也就是所谓的战兵。 府兵的管制要明了的多。 徐州军府为最高。 其下设立三大折冲府,每个折冲府负责四万府兵。 折冲府下再划分出四个镇府,各自管辖一万府兵。 至于镇府之下,就不再划分出详细的队长、伍长这些军制。 而是被袁谭直接照搬了明朝卫所制的称呼。 府兵并非单独的个体,随着时间推移,拥有军田,又不用时刻准备上战场的他们将会是乱世中难得的好人家,早晚都会结亲生子。 所以要将他们看做军户才行。 镇府之下,便设立了十个千户,百名百户。 一个百户所就是一个小型的村落,不仅有军械坊这样专门为日后府兵们生出来的次子们准备的出路。 日后袁谭还准备再设立织布厂之类。 等到技术再成熟一些,就可以直接将百户所取消,全部集中到千户所去,若是再发达下去,进入近代化的话。 那就将这些基层架构统统划去,只保留一个镇府的基层架构就可以了。 一想到这些,袁谭脸上就不由自主的多了几分笑容。 看得徐庶和邓艾一阵担忧,君候莫不是,中了什么癔症了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