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划时代的见解,徐庶之才!-《三国之袁家逆子》


    第(3/3)页

    加在一起,就是九口人!

    原本供养五口人刚好够的十亩地,又添上了两个儿媳、两个孙子四张嘴。

    那就顾不过来了!

    而朝廷的赋税是拖延不得的,今年的收成交不上就只能去借贷。

    到了明年,收成还是那么多,借贷却有利息,利滚利之下,还不上借贷就只能卖田。

    田地卖了就只能去当佃农,而佃农多了,地主也就成了豪族。

    豪族再发展,就变成了了世家。

    而拥有话语权的世家,就会想尽办法,为他们自己掠取利益,隐户、隐田由此而生。

    原本足够供应朝廷运转的赋税,随着大量的隐户、隐田出现。

    赋税就变得不够用了,为了增加赋税,就只能另立名目,增设税收项目。

    使得本来就在破产边缘的正常农户加速破产,投身到了世家下面,又成为了新的隐户。

    如此,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直到百姓再也忍受不下去,揭竿而起,乱世由此到来!

    徐庶越说越激动,最后总结到:

    “由此而看,想要解决君候所说的府兵制崩坏的问题,就必须想办法,解决军户的子孙儿女,他们的出路。”

    “田地是有限的,不可能军户每生一个儿子,都给他们分上一块新的田地。”

    “但田地的产量却可以想办法提高,譬如君候所说的堆肥,若是有效,亩产翻倍的话,原本十亩之地,便可供养十口人,如此可以延缓府兵制崩坏十年二十年之久。”

    徐庶越说越激动,而下方的众将,却是面面相觑,根本听不懂徐庶到底在说些什么。

    只有一旁站立着的邓艾,却是猛然抬头,看向自己“师兄”的目光之中,满是敬佩!

    “除此之外,还可以寻觅高产的作物,想办法增加田地的产量,再之外,就是由官府出面,为军户的子女解决生计,可以让他们另谋职业,譬如说行商之类?但这些就需要更加细致的规划了。”

    徐庶摇摇头,语气有些遗憾,对袁谭躬身说道:

    “学生才智有限,暂时只想到这么多,还请君候见谅。”

    袁谭此刻哪里还会再去责怪徐庶?惊喜都来不及!

    毫不客气的说,也就是他自己的情绪变动没办法生产震惊点。

    不然,徐庶刚刚那一番堪称跨时代的发言,足以让袁谭的耳畔再多出一条系统提示:

    “叮!你的学生徐庶发表的言论震撼了你,震惊点+9999!”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