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即便抛荒一年肥力有所下降,一年两季,怎么也能够亩产一石半的米。 流民垦荒第一年,所有开支都由官府赈济,自然不可能像徐州现在的百姓那样,享受四公六民的政策。 八公二民才是一个比较合理的税赋。 如此一来,一万两千顷,六十万亩地,可以产出的粟米大概在九十万石左右。 按照这个标准,徐州年末可以从开垦出来的田地上收回七十二万石粟米,扣去支出也能够有二十四万石的结余。 加上徐州眼下已经有的田赋预计,诸葛瑾表示到年末徐州应该可以储粮百万石。 但这个数字,对于袁谭来说还远远不够。 现在军队每个月开支粮秣不过十八万石,但这是没有打仗的前提下! 一旦开战,士兵的体力消耗将会是成倍甚至是数倍的增长。 十八万石的消耗直接翻到五十万石都是正常,毕竟这中间还有辎重转运的消耗。 十石粮,从后方运到前线,哪怕只有百里,也会有一石到两石的消耗。 若是运送到许昌一线,运十石粮到前线,到地方只剩下三石粮四石粮都是正常,毕竟转运的民夫辅兵也都要吃粮的。 木牛流马谁都想要,但不是抽不出来嘛不是。 百万石粮最多支撑两个月的战事,并且这两个月还包括集结军队,开往陈留前线的时间。 “至少要储粮三百万石,堆肥法势在必行,除此之外,抛荒两年的田地也要进行开垦。” 袁谭翻了一下诸葛瑾汇总的文书,闭上眼睛思索片刻后,缓缓定下了基调。 抛荒一年内的田地只有一万两千顷,对于虽算不得广大但也有一州六郡之地的徐州来说,这个数字就小太多了。 徐州鼎盛时期,可是垦荒十二万顷田地之多。 眼下徐州已经开垦,未曾抛荒的田地,共有两万顷,加上诸葛瑾计划开垦出来的一万两千顷田地。 前后三万两千顷,距离这个数字还差得远。 但如果算上抛荒两年以内的田地的话,至少还有五万顷可以拿来开垦。 只是听到主公的话后,已经许久不曾露出头疼姿态的诸葛瑾,却是苦着一张脸无奈说道: “君候,那些抛荒两年的田地,即便垦出来,收成也不够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