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章 宗藩天下的诞生-《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第(3/3)页

    朱高炽忍不住鼓掌。

    人想要做自己喜欢做的的事情,无论是解放天性,又或者特立独行,更甚至反思种种,首先是以良知为基础,有了这个基础,社会才能不停的进步。

    其实曹端说举的新学,已经与明中后期的心学类同。

    近代的文人翻译亚里士多德的名著,形而上学就是参照这里来的,用了这个名字。

    后世一直以来翻译国外经典典籍的思路,有套用中国古代典籍的传统,为了追求古今统一,所以名词也会沿用回古代的词语。

    例如国家,新闻等等词汇,同样是古代的词汇,最后导致人们谈起这些词汇,仿佛是西方带来的。

    又如皇太极。

    如果以太极取名,那老奴其余的儿子名字也会不同,只不过是音译而已,采用的美好在字眼。

    宋亡最可惜的是,宋朝的文明成果,特别是思想上的没有被继承者继承下来,抢夺了再多的财富,终归有花完的那天,只有文明成果才是最宝贵的。

    朱元璋文韬武略,可惜朱元璋毕竟是元末生人,没有接受过宋朝思想高度的熏陶,所以虽然制定了许多好的政策,可是缺点也很多。

    那么自己呢。

    自己毕竟受后世的影响,同样没有彻底认可古代的成就,以后世的观念来引导十五世纪的大明,实在是浪费了中华文明的底蕴。

    中华文明最大的底蕴是什么?

    辐射天下的影响力。

    天下说。

    天下共主。

    君是天下之君,而非一国之君。天下之君称帝,一国之君称王。

    曹端得到了太子殿下的支持,开始在京城讲学,大剧院里讲学的曹端,一票难求,场场都坐满了来听新学的观众们。

    宗主国、宣慰司、宣抚司、亲藩属国、外藩属国。

    很快成为了朝廷的议论,人们把高丽,倭国,琉球,老挝,八百大缅等王国和地区用来探讨,结合太祖皇帝的宗藩体系。

    “最初的时候,许多的地方无法自给自足,必须依赖外部的物资,而太祖皇帝利用我大明的生产力,想要获得我大明物资的地区,必须认可我大明为宗主国,方能进行贸易,为了维持这个体系,所以禁止民间商贸,由朝廷统一管理。”

    “而高丽此类王国,则因为文化传统的原因,属于文化兼并来的亲藩属国。”

    “时至今日,以我大明的生产力,除了应该继承这套天下制度外,还应该发扬光大,加深对宣慰司、宣抚司、亲藩属国、外藩属国的治理。”

    不同地区的宣慰司、宣抚司,不同地区的藩属国,又应该如何对待呢,以及如何区分呢,越来越多的人们,围绕新学的思路开始了更多的探讨。

    永乐十三年八月,暹罗的内战爆发了,可京城里更引人瞩目的是宗藩体系的讨论。连带着高丽,琉球等国内的势力也在观望,因为关乎他们本国的利益。

    每一次的变化,利益阶层都会受到影响。

    又一家大商行消失了。

    这回还是与大明工局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的周家,这位早年与太子殿下合作的商人,二周里的大周周有容,在周有容死后,他的家人隐藏资产,被税课司衙门查了出来。

    根据税课司衙门的调查,周家转移了不少的金银埋藏到高丽的土地下。

    高丽不同于别的藩属国,高丽的文化和风俗人情与内地很贴合,加上大明与高丽的关系,以及高丽的文明程度,商人们对高丽的安全有信心。

    无论如何,在税课司的追查下,周家消亡了。

    周家虽然消亡了,但是周家的矿产不会消失,最后通过拍卖的形势,肥了更多的商人。

    在商人们关心的目光下,同样把视线落到了京城,关于宗藩体系的定论,以及对高丽等国的影响力,会不会打破他们现有的利益局势。

    那么获得更多大明籍的工人,也算是一种绑架,让朝廷投鼠忌器。

    重庆府东南地区的各大大小小土司,在当地官府的组织下开始了改土归流,几十万的人口,虽然素质不高,但他们是大明籍。

    高丽的读书人,不如大明籍的文盲值钱。

    高丽国内的形势,没有因为老南王的死亡而结束,反而因为商业的扩张,极致的压榨,粮食的减产,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大饥荒。

    大片大片的土地不种粮食,成为了大明的原料基地,大明运来的粮食价格达到了天价,成为了商人们的最后的辉煌,大有一口气买下高丽的态势。

    根据大明工局的统计,高丽至少六成的土地落入了大明商行的手中。

    高丽近三年来,饿死了至少五十万流民。

    同时,根据大明商行源源不断的扩张,在高丽的大明人至少有上百万,如今他们盯上了多出来的数十万人口,希望吃下这个蛋糕。

    几十万的重庆府南部地区的百姓,受到了商行们热烈的欢迎。

    刚刚恢复自由的奴隶们,坐上了江船,来到上海出海,一家家的口子,成为了商行们的核心,为商行们在高丽的利益保驾护航。

    这些穷困的人不怕死,是商行最好的护厂队来源。

    每日三顿饭,每个月六天假,每个月至少一元五角的工钱,工民联合部的保障下,这些刚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山民,熏到文明其精神下,又有野蛮的体魄。

    他们面色红润,拿着简陋的火铳和弯刀,保卫着商人们的工厂和园区。

    才几个月的时间而已,仿佛就变了一个人。

    从奴隶到武士。

    资本的武装下,他们过上了想都不敢想的生活,有了自己的婆娘,不久后还会有自己的孩子,在高丽高人一等的待遇。

    大明商品源源不断的添入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有了更高品质的质量。

    学校,花园,广场,剧院.

    到了年底的时候,高丽已经有了全新面貌,发自内心把厂当家,高达百万的工人群体,不过这些工人们,属于大明商行的员工,而不是大明工局。

    这些都是大明工局早年做的,终于被资本家们学会了。(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