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北进运动-《玩明》


    第(1/3)页

    与明朝议和成功,解除了南方的后顾之忧,北平军就可以集中力量对付鞑靼了,北平军八万多军力中,抽出近五万精锐,组成北伐军,由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周天寿指挥,由居庸关北上,开始了北征之旅。

    而在大宁驻守的第二集团军第二军也要协同作战,并且负责粮草接应。其实自古以來,中原王朝对北方的游牧部落用兵,一般都比较吃亏。不只是因为客场作战,不占地利,还因为道长路远,粮草难以补充。

    另外,游牧民族沒有所谓的根据地,也不用守城,打不过就跑路,尽可能把战线拉长,北伐军一方面要防备敌人的游击战术,一方面还要分兵保护粮道,以面粮草被劫,总之十分吃亏。

    正是因为游牧民族十分难打,万磊才点名让周天寿挂帅出征,因为周天寿老成持久,比较稳。而且参谋总部不但给订出了一个可行的战略计划----挤压蚕食,即稳扎稳打,一点一点地抢占蒙古高原的东南部,渐渐地将鞑靼部逼向西北蛮荒之地。

    军队稳扎稳打的同时,万磊还准备搞北进运动,即是鼓励百姓北上从事牧业,并把所占领下來的牧场大片大片地划出來,给新入驻的牧民养马牧羊。

    其实,中原王朝一直无法有效地控制蒙古高原,就算是最强盛的汉唐时期也无法将那一带真正地收服。因为那是一片天然的牧场,本來就是游牧民族的乐园,农耕文明难以在这一片土地上扎根。

    哪怕是把上面的游牧民族赶紧杀绝,很快还会有另一批人取而代之;就算是强行迁移中原百姓北上,最终不是被游牧民族灭掉,就是会“胡化”形成另一个新的游牧民族,继续与以农耕文明为主的中原王朝相对抗。

    而中原百姓以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为主,小日子过得相对滋润,游牧民族地处草原,物产稀少,生活相对困苦,自然无比向往中原的花花江山,一旦中原王朝国力不济,他们就会乘虚而入,自春秋到明初,近两千年來无不如此。

    这两大文明在对抗中过了近两千年,矛盾已经激化到了难以调解的地步,自秦朝开始,中原王朝开始修长城,试图拦住游牧民族南下的铁蹄,不过这些城墙只能拦得一时,拦不了一世。该來的时候,他们还会再來,成为中原王朝挥之不去的噩梦。

    汉唐的和亲政策,两宋的岁币外交,无一不是无奈之举,甚至还出现五胡乱华和蒙元称治等惨痛历史。同时,游牧民族也付出过很大的代价,比如说匈奴突厥契丹等民族,都被赶出蒙古高原这一片牧场,西迁到荒漠地带去。

    现在占领蒙古高原的是鞑靼部蒙古人,北平军要解决的,不只是这些蒙古人,还有两千年遗留下來的老大难问題,即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冲突问題。而说到底,两大文明矛盾的根源就是经济结构差异。

    由于地理气候的差异,中原适于农耕,草原适于放牧。中原百姓种植的农作物易于存储,可以囤积起大量粮食,对天灾有很强的抵抗力,还可进行社会分工,发展工商业,进而建立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