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三百七十四章:天下豪杰,唯我文长与兴霸(上) 看着眼前兀自青涩,还远没有后来正史上坐镇西川,挡住曹魏连绵不绝进攻的都亭侯之威势的魏延,袁谭摸了摸已经有些许胡须的下巴,沉吟起来。 魏延来投奔,倒也能算是一件意外之喜,加上魏延不同徐晃。 接下来的平曹之战中肯定能够出上大力,至于安置的话。 正常来说,魏延在刘表那边就已经是杂号校尉了,投到他徐州这边,无论如何也该给上一个中郎将意思意思才对。 不过徐州军改制之后,原本泛滥的杂号校尉已经被精简了个七七八八。 六万大军,袁谭只准备安置四个武号校尉,即便日后地盘再扩大,武号校尉的数量也不会超过二十个。 而且不同于其他诸侯麾下,杂号校尉都是军中佐二官,和负责内政的文官见面时,哪怕大家都是千石俸禄,但其他诸侯麾下那些杂号校尉先天就比文官矮上一头的局面。 在徐州军中,武号校尉的含金量之高,甚至隐约要比同品级的文官还要高上一筹。 原因嘛,倒也不难理解。 一个是物以稀为贵,另一个,则是因为在袁谭的设定下,到了武号校尉这一级的将官,在兵部衙署中都会有兼职。 这算是袁谭效仿后世宋朝的官制。 虽说宋朝有三冗之弊,又是后世有名的鼻涕宋,但在官员的官职安排上还是有些可以借鉴的地方。 那就是帖职。 有些人能力出众,哪怕一开始起步很低,但很快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 但如果直接将他提拔上来的话,又会因为资历不够,招受到大量的非议不说,还有可能让被提拔的人缺少了重要的经验累积的过程。 导致在更长远的日后,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但人家做出来的功绩又不能不赏,不然就会让人失去努力工作的动力,反正我做的好也是这样,做的一般还是这样,都是混日子为什么不选个舒服点的玩法呢? 所以宋朝就发明了帖职,简单来说,就是你除了自己本职的官位之外。还会有额外的官位,这些官位只是一个虚名,但品级往往会比本职要高一些,待遇也会更高,连带着的,你能够拿到的俸禄也更多。 袁谭觉得这个帖职的设置很不错,加上眼下他的身份还只是个齐候,连带着将军封号也只是征东将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