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固执己见的齐候-《三国之袁家逆子》


    第(3/3)页

    加上大汉自黄巾之乱开始,便始终内乱不休,民力凋敝,民不聊生。

    如此大背景下,能够征发的士兵,其战斗力可以预见,不要说重现一汉当五胡的神话了。

    就连一对一,都不一定能够胜过草原异族。

    而作为后世人的袁谭更加清楚。

    等到三国乱世真正终结,到晋朝建立之后,中原士兵的战斗力更是跌落到了一个谷底。

    草原异族和中原华夏子民的战斗力,直接来了一个大逆转。

    五胡乱华,衣冠南渡,是所有华夏子民心中永远的痛。

    了解这一切的袁谭,自然要未雨绸缪。

    大汉士兵战斗力跌落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就是民间百姓,食不饱力不足,征募过来的士兵,身体虚弱,平时又没有经历过战阵操练。

    上了战场,自然就是送人头的料。

    第二,就是武器装备上,被草原异族拉近了差距。

    武器兵备的革新,有水力转锤在手,袁谭已经不需要再纠结这个问题。

    云钟山铁矿储量超过万吨,足够他武装出来一只数万乃至数十万人的军队。

    面对草原异族也好,中原各路诸侯也罢,都是绝对的兵备碾压。

    眼下他所需要解决的,就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民间征发出来的士兵战斗力不足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当下各路诸侯都已经有了大概的解决思路,屯田制就是由此而来。

    只是袁谭觉得,比起屯田制,后世根据屯田制演化而来的,隋唐大兴的府兵制。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府兵制就是屯田制更加完善之后产生的制度。

    简单来说,就是在各个重要的军事重镇,设立军府。

    根据这个军事重镇所能够辐射的地域多寡,来确定军府的府兵数量。

    以徐州为例,在徐州设立军府,实际上可以辐射到整个徐州六郡的防御,涉及到的民众达到数十万人。

    假以时日甚至可以达到百万人乃至数百万人。

    那么,徐州军府就可以确定下来,十万人到二十万人的府兵数额。

    这个数字是可以上下浮动的,随着时间推移,徐州的安定氛围会自然刺激民间百姓去生儿育女。

    而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府兵的人数也可以随之提高。

    袁谭一边思索着,一边在旁边的绢布上写下一个个数字和相应的制度。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