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将作院中不仅有匠师千名,还有他们的家属,除此之外,还有蒋奇所率的将作营三千轻骑,两千步卒屯驻。 前后六千余人,加上他们的家属,整个将作院已经有将近两万人居住,俨然一个小小的城镇。 一进入将作院中,徐庶便觉得,此方水土与别处不同。 他在徐州转了两日,见到了不少街头的百姓,虽然眼下徐州在袁谭主持下,正在热火朝天的重建。 和其他州郡的百姓比起来,徐州的气氛已经称得上生机勃勃的评价。 人人脸上大都带笑,即便是最底层的贩夫走卒,做起活计来也是干劲十足。 但和将作院中那些百姓们相比,却是又差了一筹。 如果说,徐州百姓只是肉体上的精力旺盛的话。 自建成到如今不过月余的将作院中的百姓们,却是连带着他们的目光,都是清澈透亮,满是斗志和希冀。 没错,就是希冀。 这样的目光,徐庶已经很多年未曾见到了。 印象中,这种充满希冀,对未来满怀期待的目光……似乎只有颍川书院出入的那些学子们,才会拥有吧。 徐庶的脑海中,陡然间闪过这样一个念头,好似灵光一闪般,徐庶猛然间意识到,君候要自己看什么了。 徐庶的表情变化,自然逃不过袁谭的眼睛,他抬抬手,示意徐庶并不急于开口,而是不紧不慢的说道: “元直看到这些,想来已经知晓,我兴建将作院,又发布募匠令,所求是何物了吧。” 徐庶点点头,但又转而疑惑问道: “只是学生想不明白,君候到底是如何做的,才能够让这些百姓们,都能够有这样的……” “无他,仓廪实而知荣辱。” 袁谭淡淡说道,指着将作院中,最大的一个建筑,也是最早建立起来的那个巨大书阁,说道: “将作院中,凡在册匠师,其家中子弟皆可入学堂学文学经,自有我专门聘请过来的经学师傅教导,按照分班制度,二十人为一班,先识字,后学文,继而学经。” 如果说,生产建设军团,是袁谭用来恢复中原生机,所作的准备。 那么将作院,就是袁谭为了日后兴科举,废世家,所做的筹谋。 匠师子弟入学,前三年里学费全免,三年之后,字已识,文已通。 到这个程度,不管是出去做一个账房,还是去到他处寻上一门生计,都是轻而易举。 毕竟这个时代,识字的人,都是少数,而识字不说,还能够通读文章的人物。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