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气候渐成-《三国之袁家逆子》
第(3/3)页
当即点头说道:
“先去正堂,同诸位郎中议事吧。我也想看看,半个月功夫,那些事情都处理的怎么样了。”
齐候府经过二次修缮之后,已经变得相当富丽堂皇。
占地极广不说,更是将前府和后宅区分的极好。
前府直接被袁谭拿来当做处理日常公务的衙署,徐州有他这个齐候坐镇,兼领了徐州州牧之职。
也就不需要再搞什么州牧的衙署了。
日常的政务都在这里处理,而每旬境内有什么大事,也都会在这里召开议事。
今日是袁谭回府之日,荀彧等人在接到袁谭要召开会议的消息后,都纷纷离开各自衙署前来。
众人都已经熟悉,客套的环节直接略过。
都知道袁谭不喜欢那些啰嗦的话,所以都是直奔主题。
徐州眼下最重要的自然还是民政,作为民部郎中的诸葛瑾自然当仁不让第一个禀报。
“目前已经调拨百万石粮草招募流民,算上泰山贼在内,前后已经安置了流民五十万,已经开始了垦荒工作。”
诸葛瑾将手中的书简整理后,交到一旁侍立着的书吏手中。
书吏快步递交给徐庶收纳归册,而诸葛瑾则继续汇报详细的内容。
五十万流民的安置是个大难题,好在袁谭上山之前,就已经交代民部做好准备。
随着袁谭入主徐州,主持徐州各项军政,中原的世家们虽然嘴上对于袁谭看不上。
但不得不承认,四世三公的袁家,对于世家士子们的号召力之强,在先天上相较于其他诸侯,便有着巨大优势。
虽说后人看三国,觉得三国前期和中期很多人才都出身平平,并非士子出身。
但若是稍稍留心一二,便不难看出。
那些出身寻常的人才,更多的都是行伍中人,在内政这方面,还是世家子弟出身的士子,做起事来更加得心应手。
即便是郭嘉这种寒门,也是颍川郭姓的庶子出身,不然也不可能年纪轻轻便可以通晓经卷。
所以,随着曹操接连溃败,河北袁家逐渐呈现出入主中原的势头后。
中原的士子们,渐渐也抛下了之前的一些担忧和芥蒂。
纷纷投到了袁谭的帐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