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流民何处来?泰山上寻寇!-《三国之袁家逆子》


    第(3/3)页

    结果,被两个原因绊住了脚。

    一个,是汝南黄巾龚都刘辟,投靠到了刘备手下,旗号打的好,仰慕刘使君的仁义。

    刘备对此欣然接纳,然后就被曹操的追兵给砍了脑袋。

    兔死狐悲之下,臧霸不由得对比了一下刘备和曹操的势力,再对比了一下自己和曹操的势力。

    最后估算了一下如果自己换在刘辟龚都的位子上,下场会是如何。

    只觉得自己脖颈一阵发凉的臧霸对于追随刘备的热情瞬间就熄灭了一半。

    至于剩下的一半,则是源自泰山贼先天的劣势,或者说优势。

    那就是泰山贼和黑山贼、青州黄巾都是类似的情况,除开壮丁之外,还有他们拖家带口的老弱妇孺要养。

    这和糜竺可不一样,糜竺直接将糜家家产一卖,拍拍屁股领着家小就能够跟上刘备的大部队。

    可臧霸呢?

    他能够聚拢起来这么多的流民,泰山贼声势之浩大不亚于昔年的张燕黑山军最鼎盛的时候。

    而且随着徐州战乱,大批流民逃荒河北,更多的流民更是拖家带口上了泰山。

    臧霸的义气和对于乡谊的看重让他根本做不出丢掉妇孺跟随刘备的选择。

    只能说,臧霸的选择,某种程度上倒也是成就了他后来的成就。

    正史上,臧霸的黑山军从刘备、吕布、曹操,三手轮转,自始至终都保持在一个相对独立的位置。

    直到他寿终正寝为止,都无人敢动他一根寒毛。

    哪怕泰山贼,不,那个时候已经被称之为泰山军的势力已经膨胀到,坐镇徐州让孙权都昼夜难安的地步。

    曹丕也不敢说搞什么鸿门宴把这个泰山军的核心给干掉好掠夺军权。

    原因很简单。

    彼时泰山军已经发展到一个兵丁十万,家口数十万的畸形怪物。

    谁要是敢动泰山军,就必须面临徐州乃至徐州邻近数个军州,瞬间被乱军、暴民、流寇裹挟的下场。

    而这个结局,不管是曹操还是曹丕,都是难以承受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