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各派使者-《三国之袁家逆子》


    第(2/3)页

    “那不知,中护军想要以哪里的米价来算呢?”

    周瑜看着一脸平静,看不出喜怒亦看不出半分波动的荀彧,片刻后,忽而一笑,说道:

    “若我说以徐州粮价算,只怕荀郎中当即就要转头离去,所以,不若大家折中,以寿春的米价来算,如何?”

    寿春虽然经历了一波战乱,但地处南部,旱灾影响不大,米价虽然高昂,但也是相对而言。

    比起徐州的千钱一石,寿春的米价只有八百钱一石而已。

    听了周瑜的话,荀彧深深的看了他一眼,微微颔首,转而又摇了摇头:

    “中护军说了那么多,我只觉得有一句是对的。那就是不管是你还是我,眼下都不能决定如此大的事情。”

    荀彧开门见山,周瑜也不再装,舒展了一下身子,与荀彧对视片刻后,淡淡说道:“既然如此,不知荀郎官有何建议?”

    “建议谈不上,眼下,吴候看不到铠甲是否合用,所以给不出一个明确的价钱,只能让中护军来我这里探口风,而我们也一样,江东储粮丰富,但究竟是陈粮,可陈几年也有讲究。”

    荀彧叩了叩桌案,慢条斯理地说道:

    “在下此次来,带了卫兵一百,在江东十万精锐面前,这一百人翻不起什么花浪,但清点出百万石粮的品质,还是绰绰有余的。”

    见到荀彧终于说到戏肉上,周瑜也收起了之前放松的姿态,挺直腰杆,缓缓说道:

    “既然如此,那我们这里,也该派使节,往徐州一行,亲眼看看齐候的甲胄才是。”

    荀彧微微一笑:“自当如此。”

    ……

    “文若先生,柴桑粮库共有十座,每座储粮二十万石,合计二百万石粮,从甲字号到戊字号,便是吴候为文若先生准备验看的粮库。”

    柴桑城外,荀彧骑在一匹白马上,侧边跟着的,便是吴候帐下长史,如今江左文臣,与周瑜并驾齐驱的江东世家代表,张昭。

    “子布先生辛苦了,有劳子布先生带路,可惜我眼下事务在身,又是外来使节,不好招待客人,不然定要同子布先生坐而论道,同品青茗,方为人间快事。”

    荀彧朝张昭拱拱手,算是谢过张昭引路的协助。

    听到荀彧的话,张昭笑了笑,摇头说道:

    “文若先生何必见外,文若先生子房之才,天下皆闻,今至江左,便如归家一般,如何有外臣之说?”

    说着,张昭暗示性的转过头,朝吴候府方向看了一眼。

    张昭的小动作并未遮掩,荀彧摇头笑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