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到底有何出奇之处而已。 虽然在三国演义中,诸葛瑾的表现并不出彩,全程都只是作为诸葛亮的陪衬登场。 不是表现诸葛家的家风严谨,就是衬托诸葛亮的行事作风端正严肃人品够硬。 而诸葛瑾自身好似并无什么建树。 但事实上却不同。 如果说诸葛亮是后期支撑起蜀汉的擎天玉柱的话。 那么诸葛瑾在孙吴的地位,即便不能够类比诸葛亮,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同法正法孝直相比。 二人的长处均不在于兵事,而在于安顿内政。 法正的存在,让正史上刘备入蜀之后,成功的安顿住了益州民心,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益州都是持续性的朝着荆州、汉中两地供血,这才支撑起了汉中之战,和关云长水淹七军的战役。 一直到法孝直死后,益州士人的心思才开始变得纷乱不定起来。 但那个时候诸葛亮已经积累出了足够的声望,足以压制住益州民心,这才在荆州丢失、刘备薨逝的基础上。 稳住了蜀汉政权。 而究其根本,法正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功劳,虽然在演义小说中未曾提及,但在正史上,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而诸葛瑾的功绩,却也一样不遑多让。 孙吴的大都督仿佛就是一个魔咒,继周瑜急病病死之后,先后接替大都督的吕蒙、陆逊等等。 都没有在这个位子上撑过多久。 而这直接导致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孙吴的兵权混乱,将士们的军心纷杂不堪。 而这个时候诸葛瑾出任南郡太守,虽然不是名义上的大都督,但实质上却节制着江东边镇大军的主要权柄。 而诸葛瑾也的确没有让孙权失望,不仅在关键时刻,稳住了军心。 并且一方面,在维护住公安一带的防线基础上。 确保了江东境内的各项内政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换言之。 眼前这名自称是为了感谢袁谭,驱逐了曹操军的诸葛瑾。 是一个内政、军事双料的人才。 并且相较于军事,其内政的处理能力,更是尤为出色,可以称之为三国一流的内政官。 而这,恰恰是袁谭急缺的人物。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