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我家麒麟儿何在?-《三国之袁家逆子》


    第(2/3)页

    可你说他是地方士家吧。

    这出来当官的人,官职也真没有大到两千石的地步。

    震慑一下当地的小吏还可以,但震慑不了当地执政一方的县令。

    可即便如此,也改变不了,徐晃早年读过书的事实。

    甚至如果不是因为在外做官的父亲突然病故,徐家的家境一落千丈,徐晃还真不至于跑来挥动大斧千军辟易。

    虽说汉代的人不歧视武将,但这并不意味着,武将的地位真就和士人持平了。

    一个最直观的证明,就是董卓进京之后,自认为相国,引来天下十八路诸侯围攻。

    但问题是,后来王允把董卓弄死之后,他所做的那些事情,有哪一样和董卓不同?

    不就是从武将把持朝政,换成了文人把持朝政而已。

    归根结底,还是那一套官吏弄权的计策。

    所以,徐晃心底还是很渴望成为一名士子的,虽说他这辈子,已经没有什么指望了。

    但这并不妨碍,徐晃在自己内心里,以士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言行。

    而这个标准进一步延伸之后,就变成了如今这个保皇派版本的徐晃。

    只不过,徐晃作为保皇派,却并不算是死忠那一类型。

    他忠于的只是皇帝这个象征而已,就像是大汉千千万万寻常百姓一样,你和他说汉献帝汉灵帝,他们不知道谁是谁。

    他们只知道,哦京城的皇帝死了,天下又换皇帝了。

    并且会对皇帝感到敬畏,因为皇帝在地方上的象征,世家大族也好,县官县尉也好。

    无时无刻都在用实际行动,彰显着皇帝的权威。

    而徐晃对于皇帝的忠心,某种程度上也是来自于这种敬畏。

    他至今记得,曾经父亲在日时,因为接到选官的诏书后喜极而泣的模样。

    以及父亲为官时,徐家在当地的风光。

    所以徐晃才想要保护皇帝,但他这份保皇的心思,本质上还是源于,皇帝权威给大汉每一个子民们带来的震动和敬畏。

    当徐晃发现,如今汉帝虚弱的本质之后。

    这份敬畏,就会连着他保皇的心思,一并烟消云散。

    而相比较于徐晃的心路历程,荀彧成为保皇党的原因要简单的多。

    那就是因为,这个汉献帝对于荀家的倚重,和曹操对于荀家和汉帝的忌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