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恭喜主公喜得良策,但不知,此策是哪一位贤人所献?可否请出,让我们结识一二?” 原本袁绍在接到袁谭的书信时,对于袁谭提出的方略,还有些定不准。 他是有些才略,但说到底,袁绍自出生以来便一直都是锦衣玉食的生活。 这些涉及到具体实施的救灾方略,他袁绍哪里知道能不能行得通? 只是看袁谭在方略上写的实在是头头是道,颇为有理有据,这才让袁绍动了心。 不过,说到底,袁绍对于袁谭提出的这个方略,本身还是有些怀疑的。 倒不是怀疑袁谭的用意或者别的什么,而是怀疑袁谭这个方略的可行性。 毕竟,当下的河北,提起袁谭的名字,哪怕心里对袁谭的观感再差,提起袁谭。 依旧要咬着牙点头承认,袁谭此子,在带兵作战的能力上,实在是出类拔萃到堪称天下绝顶。 而至于说诗词歌赋? 有昔年在邺城文会上那一次的表现,即便是再心高气傲的士子,也要点头认可,袁谭的文学上造诣也是相当不错。 可这种切实的实践工作,袁谭到底表现如何,不要说河北诸官了。 便是一直对袁谭信任有加的袁绍都定不准。 毕竟,这赈灾一事,事关重大不说。 其一不是带兵征战,其二不是风花雪月的文会论诗。 袁谭到底行不行,袁绍实在没有底气。 但现在,审配的反应,和逢纪郭图等人的震惊,却是让袁绍忍不住露出了得色。 看来,他的儿子,不仅武略出色,在这济世安民之道上,也是相当不凡啊! 不过,袁绍到底还是沉住了气,不急于说出袁谭的名字来,而是笑着摆手道: “正南啊,你先不要急着问谁人献策,且先完手上的方策,再说是否可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