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9、六年9月15日 晴-《宋北云》


    第(2/3)页

    但宋北云清楚,屯田司实际上是近乎一种掠夺性质的囤积,他们依靠各种手段从所有能接触上的国家中收购相对饱和的粮食,有多少吃多少,不卖就走私,走私不了就想办法去承办土地,反正一切都是为了粮食看齐。

    看上去大宋这几年工业花钱是最多的,但他们看不到工业赚的有多少,而哪怕工业赚得盆满钵满,大宋仍是紧巴巴的到处都是拆东墙补西墙的窟窿,愁得户部三怂吃碗面都要斟酌加几根,就是因为这屯田司就是一张填不满的巨口。

    可现在事情到头了,人们终于发现这屯田司的威力了,截止到宋北云从金陵出发之前,户部三怂跟别人说话哪怕是跟封疆大吏说话,那脖子都扬得跟斗鸡似的,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上来便是说要粮可以,但户部可是要全程委派御史台监察,将那些刺史大吏经常弄得下不来台。

    但人家不在乎,人家有粮,现在户部就是朝廷的亲爹,这个年景有粮就是可以为所欲为。真的要得罪他们,早安排晚安排他们都是安排,但被晚安排的人可就要如坐针毡了。

    “对了,丁大人。之前我说的拆分六部的事,你觉得如何?”

    “军改、政改、学改,你现在又要拆分六部。”丁相叹气道:“你这不是在给老夫出难题么?现在拆六部怎么能拆得动。”

    “说的也是。”宋北云吹了声口哨:“等到三大改结束,年轻人走上舞台的。到时候六部和枢密院都要拆分,把权力细小话、分散化。最好是能把中枢三省也拆了,行政权逐级递减,差级增加。这样施政难度会小很多。”

    “那该如何治理?”

    “治理也简单,从今往后只看报表,谁管他们过程怎么样,出不来结果就是无能,就滚。”宋北云一扬手:“御史台也最好能分成两家,您的大理寺也得分成两家。”

    “大理寺?”

    “嗯。”宋北云点头道:“分成法院和检察院,再整合刑部,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典部门。咱们为什么要修法,不就是想要实现法典赋予我们的那个世界么,对吧。不说什么桃花源式的梦想,至少要在将来有朝一日让后世子孙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不敢说是十分的公平吧,至少要让人感受到咱们在往公平之路上走对吧。权力是法律最大的克星,就像现在大宋的律法惩治不了官家也惩治不了你我,因为我们手中的权力足够颠覆法律,这是好事么?”

    丁相的咬合肌瞬间隆起,眼见着是怒气槽要满。

    “行啦行啦,丁相莫气。”宋北云顺手从路边摘下一根枯萎的芦苇叶在手中把玩:“再往前走个三里地,就到官驿了,休息一番。反正我就是这么一说,你就是这么一听,咱们还得一步一步来,一两代人是别指望了,需要十代左右。也就是三百年,咱们用三百年做一个标尺吧,毕竟王朝兴替也就是三百年左右,成不成都交给后面人。”

    “唉……”丁相长叹一声:“恨不可长生。”

    “这玩意你找谁说理去呢。”宋北云无奈的摇头,后转身对不远处随行的护卫说:“柳七,去前面张罗一番,就跟驿丞说丁相微服出巡,不要过于声张。”

    “是。”

    护卫催马上前,率先赶到了驿站。消息这么一传达,驿丞的腿都是软的。他这个偏远山区的小驿站,什么时候接待过这种大人物,平时就连个刺史都是见不到的,突然就来了个宰相,他当时就喊起在后头偷懒的厨子赶紧做饭。

    一盏茶的功夫,丁相二人就抵达了,那驿丞老早便站在门口迎接,看到丁相之后甚至连话都紧张的说不出来。

    “你莫着急,慢慢讲。”宋北云笑道:“这位驿丞,你这可有什么拿手的菜?弄几个来。”

    “是是,这便弄来,也不知相国大人有何忌口。”

    丁相却是狠狠瞪了宋北云一眼,一抬手制止了驿丞,沉声说道:“如今四处遭灾,我若是在此山珍海味,那怎像话。”

    宋北云却一脸阴阳怪气的说道:“吃便吃了,丁相怕个什么,难不成这旱灾还能让你这一顿饭平息过去了?到地方吃些东西怎的了?非要吃那麸饼糠馍的才叫与民同苦不成?”

    丁相瞪着眼睛看着宋北云:“少保,你可知你这番话已是罪大恶极。”

    “驿丞,莫要理这老汉,他就是迂腐。”宋北云一扬手:“方才我看到你那挂着的腊肠不错,给蒸点去。再来一碗扣肉,可有?”

    “肉……没了。但……但……但是有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