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归藏于象 宝胎之择-《万法无咎》


    第(2/3)页

    念及此,颔首道:“可。”

    黄希音精神一振,双眸清亮。

    立刻双掌合十,口中默念良久。

    同时指如穿梭,进行了一番极为繁复的变化之后,终于定格成右手骈指作剑,迎着秦梦霖,轻轻一划而下。

    这一击空荡荡,轻飘飘,并未引动一丝元光,好似真的只是虚空作势,一点威力也无。

    但秦梦霖心中却蓦然觉得心意一活,生出一个念头——

    这徒儿甚是伶俐可喜,资质绝高,又个性奇绝。牙牙学语时,胸中便有青云之志。也不必待其太过苛刻,还是要多加宠爱才好。

    此念一生,秦梦霖大为讶异。旋即心意如浪潮一卷,将这念头拂去。

    望向黄希音的目光,也大不相同了,隐隐然十分锐利。

    方才事之所以成立,是黄希音预先说好了,教秦梦霖撤去全部的戒备。否则在秦梦霖道心护持之下,难以动其本心分毫。

    黄希音的手段,尚不足以对秦梦霖造成一丝威胁。

    但莫要忘了,今日黄希音所施展的,远远称不上一门“神通”,只是一个“念头”或者“雏形”而已。能够在秦梦霖放开心神戒备的前提下产生感应,便已经能够证明,这一条路是能够走通的。

    尽管只是百万里苦旅的第一步,但是当今日踏出这一步时,心中自能坚信:这一条路,不是死路。

    此事至关重要。

    回味半晌,秦梦霖缓缓道:“此术到了极处,是何等气象,你胸中是否有了腹稿?”

    黄希音一直在小心观察秦梦霖的反应。这时心中有数,振奋之余,又有三分得意,连忙道:“如今弟子所想象的成法境界,是以剑心观想一人。在本心之中雕琢出一人之‘像’,描摹其心性情致。若得此像之具体不亚于真人时,火候既成。”

    “一剑斩去,无形无迹,不在七感能辨之中。但只消斩中那人,便能改变那人之性命轨迹,使其一举一动,一思一念,从真实的‘他’,逐渐向弟子心中所塑的那个‘像’靠拢。最终‘他’还是‘他’,又不是‘他’;一切外力,莫能解之。唯有再斩一剑,方能还原本来。”

    秦梦霖低头不语。

    良久之后,才上前一步,轻轻抚摸了黄希音的面颊,淡笑道:“很好。”

    目光之中,竟是罕见的温柔和赞许。

    百余家经典,秦梦霖在通览之余,转授黄希音的过程中,也曾猜测黄希音的对证之道,将会是怎样的形式。

    因空蕴念剑已然是杀伐神通的极限,秦梦霖也想过,空蕴念剑所不能汲取、外之而自成一道的,或许是一门防御类抑或困敌类的神通秘术。

    但仔细揣摩之后,这一念头却被秦梦霖摒弃。

    这等想法,一来过于简单;二来过于支离,求异之心太过直接;三来未脱前人成法之窠臼。别家且不去说,辰阳剑山之中,未必就没有最上乘的相似法门。

    更重要的是,若是这两类法门,又如何能够体现出与空蕴念剑借道对证、相反相通的妙味来?

    所以秦梦霖便搁置此念,拭目以待黄希音将来的成立之道。
    第(2/3)页